小米杂谈

当前位置/ 主页 > 敖汉小米 > 小米杂谈 > 正文

敖汉小米嵌入丝路经济的几个重要元素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古丝绸之路的国际通道上,丝绸、茶叶、瓷器、玉器、香料、皮毛等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这条贸易通道是全球重要的商贸大动脉之一。
  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中西方在第一、二产业的全方位互补合作促进了东西方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丝路区域的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动力。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习主席还曾与中哈元首共进早餐,其中就包括小米粥。
  国家发改委曾专题召开丝绸之路经济带思路研究座谈会,从国家层面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问题。而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丝绸之路建设上升至国家新一轮改革政策层面。
  敖汉旗乃至内蒙古自治区能否受益“丝绸经济”,敖汉小米或可成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形象代言。
  敖汉小米代言中国史前文明。敖汉地区的远古先民为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考古资料证实,在敖汉旗8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各个不同时期的古代遗址点4000余处,居全国县级之首。境内发现有近万年前延续到3000年前的七种考古学文化: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夏家店下层、夏家店上层文化。其中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是以敖汉地名命名。尤其是兴隆洼遗址的发现,添补了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编年的空白,将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编年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这里的考古学文化谱系齐全、脉络清晰、没有缺环,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史前文化研究的中心,是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以世界小米起源的考古学成果为标志,敖汉古文化引领东北亚4000年。
  敖汉小米代言世界生态文明。敖汉旗地处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地理坐标为北纬41°42′~43°01′,东经119°32′~120°54′,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植树种草,佑护着粟黍的安全。敖汉旗经过半个多世纪环境治理,通过意援、德援等诸多国际碳汇项目以及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敖汉旗人工造林5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5%,是全国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因敖汉旗的生态建设对于世界人类生存具有极端重要的典型意义,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敖汉旗生态环境“全球500佳”,为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树立了不可多得的典范形象。以敖汉小米的绿色生长环境为标志,敖汉生态环境保护走在世界的前列。
  敖汉小米代言世界农耕文明。借助于粟黍之源的重大考古发现,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敖汉旱作农业文化世代传承,始终指导着农业的生产和农业科学进步的方向,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稳定、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时代步入工业化以来,现代农业在取得突飞猛进成果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危机与食品安全的危机,特别是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化解危机的社会成本并不比现代农业的成果相差多少。敖汉旗“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却经历了8000年的风风雨雨,永续传承的密码就隐藏在原生态的农牧林耦合大地以及古老的耕作方式里。守旧恰恰是创新,是回归。敖汉旗旱作农业从源头发展至今,传统农业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既注重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与协同性,也注重了自我调节和自然生态的平衡。民间特定时节通过占卜做出作物种植计划,这种现存的农业民俗文化证明,传统农业在微观上或许存在盲目或经验性,但在宏观上却实现了旱作农业系统作物的多样性;在主观上是对农业文化的朴素认知,但在客观上却实现了人类粮食的安全。以敖汉小米的厚重文化遗产为标志,敖汉杂粮以及草原绿色畜牧业产品代表了世界农业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共2页:12
本文标题: 敖汉小米嵌入丝路经济的几个重要元素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aohan123.cn/aohanxiaomi/xiaomizatan/7.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敖汉旗:一粒米的价值裂变

微信订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 搜号码 18647655251 或查找公众号 敖汉特产 即可。